心肺有氧-社交舞社交舞(Social Dance)起源於歐洲貴族的舞會,隨著時代的發展,逐漸普及到普通民眾。19世紀和20世紀初,隨著社交舞的發展,出現了華爾茲、探戈、倫巴等舞種。社交舞注重與他人互動和溝通,風格優雅,節奏豐富。很多人不清楚社交舞與國標舞之不同,簡單來說,國標舞是將社交舞標準化、競技化的結果,因此,我們可以說社交舞是國標舞的前身。
心肺有氧-水中有氧水中有氧運動(Aqua Aerobics)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,通常於泳池中進行,而水通常不會高於胸部,有別於陸基有氧運動,水有浮力對膝關節之壓力小,而水有阻力有可以對肌肉起作用,最早被用於老年人和康復患者的運動療法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這種低衝擊的運動方式越來越受到廣泛歡迎,特別是對於增強心肺功能和全身肌肉鍛練效果顯著。
健身運動-超慢跑超慢跑是由日本的體育系教授田中宏曉(Hiroaki Tanaka)所推廣的,他結合自己的研究和經驗發現,輕鬆的跑步不僅有助於健康,還能減少運動過度造成的壓力和損傷,起初是為了讓長者能在室內進行的輕度運動,並命名為"超慢跑"。由於此運動輕鬆,進入門檻低,因此流傳到台灣廣被不同年齡層的休閒運動者所喜愛,只要運動時間夠長仍然能起到提升心肺功能和全身健康之功效。
心肺有氧運動-健走健走(Brisk Walking)始於20世紀初,起源於行走,但速率比一般走路快,可自我設定運動強度。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升,它被認識為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有氧運動,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,連台灣的體育界前輩紀政小姐也大力推行健走。健走不需要特定場地或器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