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會肌少症?
一般人若無規律運動習慣,從30歲之後就會開始出現肌肉退化的現象,每10年喪失3-8% 的骨骼肌質量。
且60歲之後骨骼肌質量退化的速度會加快,因此與老人衰弱息息相關。
另外肌少症的發生也會造成其他疾病的危險因子,例如跌倒,骨關節炎等。
肌少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肌衰退症狀,特徵是骨骼肌質量和力量降低所產生的疾病。
一般人若無規律運動習慣,從30歲之後就會開始出現肌肉退化的現象,每10年喪失3-8% 的骨骼肌質量。
且60歲之後骨骼肌質量退化的速度會加快,因此與老人衰弱息息相關。
另外肌少症的發生也會造成其他疾病的危險因子,例如跌倒,骨關節炎等。
一般肌少症的測量可以以走路速度、握力及椅子坐站來量測,可以參照「2019年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診斷共識更新版」的標準。
1.以握力器測量慣用手之握力測驗方法,以男性28公斤、女性18公斤為切點,低於此標準需進一步至醫院檢查。
2.以走路速度的測驗方法,則以6公尺行走速度來量測,標準為走路每秒不可少於1公尺。
3.以椅子坐站測驗方法,為從椅子起立坐下,12秒內不可低於5次。
若經走路速度、握力及椅子坐站等測驗有一項未達標準,建議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,以醫院更精密的儀器來測量,如:生物電阻分析 (BIA),雙能量X光吸光測定 (DXA),甚至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等,來確認是否罹患肌少症。
目前並無特效藥可以快速治療肌少症,建議主要還是以運動訓練合併飲食營養補充為主要預防應對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