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需要熱量盈餘?
肌肉合成是一種「建設性」活動,身體需要額外的能量來支持蛋白質合成、細胞修復與新組織建立。當日常攝取的熱量無法超過消耗,就難以有效促進肌肉生長。熱量盈餘(Caloric Surplus)意味著你給身體更多資源,它會將這些多餘的能量優先用於修復肌肉與提升訓練適應能力。若處於熱量平衡或赤字,即使蛋白質吃得足,也無法創造最佳增肌環境。
在追求肌肉成長的過程中,單靠訓練是不夠的。飲食策略,尤其是熱量與蛋白質的調配,是能否有效增肌的關鍵。許多人陷入「吃很多卻沒變壯」的困境,其根源往往在於熱量盈餘不足或營養分配錯誤。這一節將幫助你建立增肌飲食的正確觀念與實務方法。
肌肉合成是一種「建設性」活動,身體需要額外的能量來支持蛋白質合成、細胞修復與新組織建立。當日常攝取的熱量無法超過消耗,就難以有效促進肌肉生長。熱量盈餘(Caloric Surplus)意味著你給身體更多資源,它會將這些多餘的能量優先用於修復肌肉與提升訓練適應能力。若處於熱量平衡或赤字,即使蛋白質吃得足,也無法創造最佳增肌環境。
第一步是計算出自身的 TDEE(總日常消耗熱量),可再加上 200~400 kcal 作為盈餘區間。蛋白質的攝取應維持在每公斤體重 1.6~2.2 克,其餘熱量則由碳水與脂肪構成,並依照運動表現與身體狀況調整。例如:一位體重 70 公斤的訓練者,TDEE 約為 2700 kcal,若欲增肌可將每日熱量設定為 3000 kcal,蛋白質目標約為 130~150 克。建議每日分成 3~4 餐以上,並安排訓練後補充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。
最常見的錯誤包括「熱量盈餘不夠」與「只吃蛋白質不補碳水」。增肌階段不需暴飲暴食,而是穩定增加、追蹤體重與體脂變化。每週體重增加約 0.25~0.5 公斤為理想速度,避免增加過多脂肪。攝取高生物價蛋白質(如雞蛋、豆腐、魚肉)與複合碳水(如糙米、地瓜)有助於長時間提供能量並支持肌肉合成。觀察肌肉圍度與力量變化,也是一種實務追蹤成效的方式。